之前我以为在2017年结束以后,有关“创业和”方面的鸡汤、谎言至少能离开公众的视线一段不短的时间。
但很遗憾我错了,鸡汤和谎言只是把忽悠的对象从it互联网领域转移到了别的领域,“游戏”就是其中之一。你看现在对“元宇宙”和“xx宇宙”(ip)等概念的热炒是不是类似当年的“互联网 ”“o2o”和“共享经济”呢?
本文并不会对“元宇宙”等概念进行批判,因为近期已经有不少反对之声了。
本文也完全不鼓励在这段时期进行全职的、有任何经济投入的创业活动,但首先我们不能排除现在依旧有头铁的人选择走上创业之路,其次本文里的大多数内容基本没有“时效性”的限制,这在形势有所好转之后应该还是能给想要进行创业的朋友提供帮助。
接下来就进入正题。
无论在什么年代,初创团队拿到投资的机会都是极小的,不要老去想“如果时间倒流回到2015年,我一定能xxx”,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从任何角度来看,初创团队难以拿到投资,这样才符合一个正常社会的状态,原因主要有3个:
- 初创团队缺少有效的信用记录;
- 初创团队无法证明自身有良好的抗风险能力;
- 初创团队难以证明自身工作能力
前两点各位应该都能理解,因为毕竟是初创团队,所以整个团队的信用记录基本为0,同时也缺乏证据证明自身抗风险能力。而在谈到“工作能力”的时候有人可能会说“那我把团队成员之前的从业经历、学历等作为证据不就好了?”可惜在他人眼里这并没有太多实质性价值,因为这些东西并不能展现出你们作为一个团队所具有的真实工作能力,充其量只能作为“对工作能力进行预估”的材料而已。(当然团队成员的履历也有自己的用处,我们后面会说到)
真正能表现团队工作能力的东西只有一样——产品。但众所周知,初创团队至少在寻找投资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拿不出产品的,大部分的产品都在图纸或者ppt上。
所以才说,无论在哪个年代,初创团队拿投资(从0到1)都是最难的,但这也是相当正常的现象。真要去当初创者的话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资金准备,如果不是家境殷实或者有个engels那样的好哥们儿,对这个行业又不是真正爱得深沉,建议还是多为自己做些考虑。
大概有9成以上的行业鸡汤文吧,会对你明示或者暗示这样的一条信息“投资主要是投人”,绝大多数看到这条信息的人都会把“投人”默认为“对人的综合能力和品质进行投资”,然后觉得“我只要专业能力过硬,知识面广,品格良好,就很容易可以拿到投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这是对“投人”的错误解读。
首先有个问题是鸡汤和谎言极少会提到的,那就是“如何接触到投资人?”
网上那些让你先付费后“对接投资人”的平台很显然全都不靠谱,各种乱七八糟的所谓“孵化器”大概率是让你先租场地后为你提供“增值服务”,比如安排一次走过场的路演啊,或者是“已经把你的bp/项目方案发给xx机构了,你就等回复吧”之类的玩意儿。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是普通的老百姓,那么和投资机构的接触基本上会从fa开始,也就是说在真正见到有拍板权的投资人之前,你还有很多boss要过,第一个boss就是fa,国外的fa恕我见识浅薄,是真没有接触过,而国内的fa大部分都喜欢在和项目方见面谈话的时候给对方施加压力并塑造一下自己高大上的形象,也就是俗话说的“装一波”啦。这时一部分人还真就会被他们唬到,以为他们真的就是“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里有较高话语权的人”。但实际上fa只是投资机构的工作人员而已,所以没必要对他们“过度的尊重”,也不用刻意保持谦卑的姿态,你是拿着自己团队和项目去找投资的,不是去要饭求施舍的。
既然是和fa接触,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fa是“投人”还是投别的什么东西?到这里应该很多读者醒过味儿了。如果还是不明白那我再进一步提问——你觉得企业的员工(非股东、非企业主)是更倾向于简单高效的工作方式,还是花费时间较长的工作方式?考察一个陌生人的专业能力、知识面广度、人品道德和履历,这些是否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所以各位现在明白了,至少到了这一步,投资的那一方并不是以“投人”作为考量的,至少不是大众认知上的“投人”。
一方面他们当然更加注重项目,首先项目要有一个通顺的商业逻辑,比如游戏产品如何“拉新、留存、诱导消费、产生持续性消费、消费点的多少以及必要性”,这是稍微细化一些的部分,宏观一些的部分就是:
- “玩家为什么选择你的产品”(游戏吸引玩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 “玩家凭什么选择你的产品”(竞争壁垒在哪里)
这两个问题也算废话,也不算废话。因为对于认真思考过自己项目的选手来说,看上去好像是两个送分题,不过即便你对答如流滴水不漏,但国内的fa们基本还是会咄咄逼人地进行追问,哪怕这些追问毫无营养或者是你之前明明已经回答过了。但是对于之前没有那么认真思考过自己项目,只是把创业当成一场“to vc”的游戏来玩的选手,这两个问题以及后续的追问可能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但是除了项目本身之外,fa们确实也会“看人”,然而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他们“看人”的标准和初创者们以为的那种不一样。还记得在上一节里提到的“履历”部分么?它们在这里就派上大用了。虽然成员的履历并不能真实反映团队作为一个整体的综合能力,但一方面可以作为对综合能力的预估参考材料,另一方面(重要的来了),履历背景是fa“高效评估”工作体系里几乎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简单来说,假设你自己是在育碧干过三五年的海归,确实也参与过一些重量级项目的研发制作,你的一个合伙人有稳定的关系可以搞定版号办理和各种审批,你的另一个合伙人是前空中网的一个中层。
而前空中网来的这个合伙人,哪怕没有太多能帮得上你的专业技能,但他只需要一种资源就可以有成为合伙人的资格——人脉。
人脉资源除了能够让项目在版号办理、发行、宣发的时候更加顺利,同时别忘了,优质的人脉资源包含“资方”在其中,也就是说可以让你越过fa,直接见到“真正的投资人”,这样才有可能触发网络上各种鸡汤文和江湖传记里面的剧情。
然而即便到了这一步,你还是会发现,江湖传记还是不靠谱,说好的“投人”依旧不是资方大佬们的行事准则,具体我们在下一节进行讨论。
大多数初创团队和投资方的实力相差过于悬殊,但这并不表示团队需要对投资方言听计从,有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以为我要开始鸡汤了,且慢,请耐心地继续看下去。
首先来谈谈“动机”方面的东西。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华尔街日报的峰会上表示,美国未来一段时间将会迎来高通货膨胀,后续几个月财政部长珍妮特·叶伦也公开对此表示了承认。而大洋彼岸的投资风向则是在更早的时候就发生了变动,某些行业的投资开始缩水,能源行业和游戏行业都发生了规模不小的裁员,相反房地产和股市作为老牌的“蓄水塔”则受到了青睐,大洋彼岸房价的上涨曾达到了“肉眼可见”的程度。
而大洋彼岸的经济波动会对全球都产生影响,这点是不可否认的。再加上国内今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个人判断“游戏”至少在当下并不是一个超级风口,所以有人开始炒作新的概念吸引,比如“元宇宙,云游戏,ai 游戏”等等。
所以问题来了,假设真的有有意向投资你的团队,你的项目,那他们的动机“看起来”就显得很重要了。
首先,南方的一扇窗户关上了,所以借投资之名行洗钱之实的事情会少很多。其次,资方会不会完全不懂游戏行业,拿了投资之后开始对项目指点江山,这一点我觉得也是不太可能出现在现实中的,毕竟投资机构有自己的调查手段,有顾问甚至是顾问团队,真决定要投资游戏项目的话并不可能出现一副“完全不懂”的姿态;另外用最简单的常识进行判断,谁会用真金白银去投资一个完全不懂的领域呢?
下一个问题,什么样的钱可以拿?
我个人认为,只要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钱,你都可以拿:
- 不涉及违法犯罪
- 不涉及对赌
- 合同里没有侵犯你和团队太多利益的条款
我知道第三条里面包含了第二条,但第二条实在太重要了,值得拎出来单独列举。其余的像是知识产权问题,股份股权问题,董事会问题等等各位不仅需要去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士,同时还需要自问自答一下,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比如专业人士可能会告诉你首次获得投资不要出让高于x%的股权,但如果你真的迫切需要这笔启动资金,那确实还有松动的空间。
但不管怎么样,都希望大多数的初创团队能够记住自己的“原始目标”(相信我,我真的懂你们)——让别人为自己的试错买单。很多团队的一把手在大量的思考和压力之下很容易把原始目标忘了,无论你把自己的目标描述得多么冠冕堂皇,不可否认这就是初创团队寻求投资的本质。
当然啦,对于那些to vc的选手,创业就是为了套现退出,这个我完全理解,但理解≠认同,所以你们按照既定的剧本去走即可。鸡汤文和谎言比较会瞎扯的一点就是说“会有团队拿到投资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更换更好更大的办公场地,换各种高端的电竞设备”,当时我作为一个读者自己都觉得尴尬……你要知道,lol里“黑铁”分段的玩家数量比黄金和白银都少,而且真有这样的团队,你反过来想,他们顺利拿到投资的概率是多少?
你还不如说,某些团队在拿到投资之后,找低端的外包把产品随便弄出来,然后各种虚开发票把钱都拿到自己的腰包。什么?aoe范围太大?那不好意思,打扰了。
本节的最后,简单聊聊拿到投资之后对投资方应该是什么态度。
我个人的观点是,首先你要对投资方各方面的资源有一个预估,同时你也必须明白自己的项目在他们眼里重要程度有多高,结合这两点,在合理范围内对资方提出自己的需求,向他们“要东西”是非常有必要的。
理由很简单,在拿到投资之后,投资方就会把你当成棋子一样,说得虽然难听但这确实不可否认的事实(to vc选手除外),但注意,他们只是“把你当成棋子”,你并不是真正的棋子,因为你是人嘛,你和你的团队都是人。所以说,“你把我当成棋子,所以我会在合理的范围内跟你要求一些资源和帮助”,这完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最后补充一些上面没有提到的琐事吧。
1、和投资方正式见面之前(不管是找投资阶段还是得到投资以后),尽量提前几天先用电话、邮件或者信息通知对方正式见面所要谈的议题有哪些,通俗地说就是“谈谈判”,谈一下谈判将会聊的内容。
2、投资方的资金基本上不会一步到位,“分批次转账”将会是常态,几十万分3批甚至是4批转账这样的事情是有的,不过基本会在谈投资合同的时候沟通好,比如第一阶段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完成之后下一批资金会转多少过来,等等。这些细节千万不要坑到自己,尽量据理力争,不要被“急着搞定投资”这样的心态影响。后续项目真的被此类操作严重影响,那尽量去说服对方吧。
3、找外包的时候不只是要“货比多家”,每一家都对比他们的价格和过往案例,同时尽量让对方让你多看几个价位档次的制作案例,有的外包单位看菜下碟的,客户不给高价做出来的东西比较敷衍。
4、如果有工作没有按照计划如期完成,建议和投资方说实话,因为初创团队的游戏人编瞎话的技术真瞒不过人家,当然,to vc的选手除外,你们就是干这个的。
5、采购上的事情要么自己来,要么交给自己绝对可以信任的人,否则人家直接一手“虚开发票”你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应对。
6、开人的效率一定要高,我不是说乱开人,假设你招来的人试用了几天你觉得问题很大,应该尽早开掉,千万不要有任何杂念,这是很多初创都犯过的毛病,用网络上的话说就是“沾点圣母”。
7、在投资到位之前,不要对找到一个“全职合伙人”抱有太大希望,愿意给你项目挂个名都不错啦,你看不管是历史还是艺术作品,那些“一顿演讲引起轰动”的不都是什么“首相、富商、业界领头人、王子、将军、主教”之类的人吗?初创时,“个人魅力”真的很难吸引到全职合伙人。但是当你拿到投资,有了背书和实力,这个时候“个人魅力”才会有点帮助。
8、之前看到有人说“如果团队在创业初期计划好了项目后续的太多步骤,比如ip延展和周边产品,那么这说明团队的不靠谱,投资方不应该对他们进行投资”。我觉得至少应该在这段话之前加上“我个人认为”吧,首先有的资方就是倾向于投资“走1步看5步”的团队,另外项目即便在初期,对未来有一个比较大致的规划,这不是挺正常的一件事么,还真有人会自我设限让自己必须“专注于当下”吗?
9、朋友圈和各种社交媒体的个人账号上,不要去做任何的炫耀,老老实实发布和产品相关的信息就好了。因为“分享自己的快乐”并不能让别人快乐(同行大多只会觉得“呵,这人都能骗到投资”),“分享自己快乐的同时付出一些代价”才能让别人快乐,比如你如果能做到一边炫耀一边发红包那我没意见,做不到的话,你在社交软件上发布的每一条带有炫耀成分的信息,日后都有可能变成某些人挥向你的大棒。
最后,希望各位顺势而为,谨言慎行,祝各位读者平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2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