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帮我转就算了,还一直妨碍我赚钱,太要不得了!” | 商梦号-j9九游会

“如果你有一百块钱,你愿意把钱给其他人不?”

“一样的道理,如果这个茶园真的这么赚钱,为什么要让群里不认识的人一起赚?”

——沙区民警的“灵魂之问”成功点醒一名受害人,保住了她的1万元存款。

“不帮我转就算了,还一直妨碍我赚钱,太要不得了!”

民警向杨阿姨解释诈骗作案手法套路

案件回顾

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联芳派出所接到辖区某银行报警,一位阿姨要向疑似诈骗账户转款,请民警到场劝阻。

值班民警陈华、辛春俊赶到现场后,发现阿姨坚定地相信骗子所说,执意要向高危账户转款,银行工作人员百般解释都听不进去。她看到民警后竟告状:“警察同志,我在这里转款,她们不帮我转就算了,还我赚钱,太。”

“这个是诈骗不是投资!”陈警官开门见山地说。

“我了解过了,这是真的,你们看嘛,这些图片都是真的”,阿姨一边说,还一边向民警展示手机微信群中的聊天图片。

随后,民警通过详细询问得知,阿姨姓杨,今年59岁,在一家餐馆打零工。杨阿姨平日里喜欢广交朋友,前不久通过朋友介绍加入了一个微信群,里面经常有人会发一些茶园、旅游等风景图片,并交流赚钱心得。

后来,杨阿姨在群里看到有人说合伙投资茶园,土地、工人、加工厂、销路都是现成的,只要投钱进去,啥都不用管就能分到收益。起初杨阿姨还将信将疑,久而久之,看到群里有人投了钱之后确实赚了钱,还在群里发截图,她便慢慢相信了,准备也投一万块钱试一试。

民警反复向杨阿姨解释这类诈骗的作案手法套路,但杨阿姨坚信自己的投资是真的,陈华只好先将杨阿姨带回派出所,慢慢解释劝阻。

“不帮我转就算了,还一直妨碍我赚钱,太要不得了!”

民警劝阻阿姨向诈骗账户转账

回到派出所后,民警通过电话联系到了杨阿姨的儿子,两人一个在现场、一个通过电话持续向杨阿姨解释。但她始终将信将疑。民警见杨阿姨如此执着地想赚钱,便问道:“如果你有一百块钱,你愿意把钱给其他人不?一样的道理,如果这个茶园真的这么赚钱,别人为什么要让群里不认识的人一起赚?为什么不一个人投资,投得越多赚得越多,是不是这个道理?”

听了这话,杨阿姨似乎有了些怀疑。民警趁热打铁,搬出了派出所以往接到的类似诈骗案例,告诉她“群里的照片都是假的,截图也都是假的,都是可以通过电脑做出来的,赚钱的人都是骗子冒充的……”

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阻,杨阿姨终于明白过来,答应民警不会再去转账了。

近日,联芳派出所社区民警对杨阿姨进行了回访,她表示回家后儿子也跟自己讲了很多,也明白了民警的良苦用心,自己不会再轻易相信网络上所谓的投资了。

注意!她是这样“入坑”的

根据办案民警介绍,杨阿姨是这样一步步跨入骗子陷阱的。

——诈骗分子锁定诈骗对象后,会想方设法把老人拉一个微信群。这个群里的成员全部都是骗子,他们分工明确,扮演各种角色,装作有意无意地在群里讨论交流各种虚假的合伙投资项目,并不时将伪造的项目照片、利润收入截图发到群里。因为老人们对互联网络缺乏了解,防范诈骗意识较薄弱,时间一长很容易信以为真。

——只要老人表露出投资意向,群里就会有骗子装作某个外地项目的老板、经理主动与老人私信,声称他的生意可以有大回报,以入股、合伙经营等名义要求老人投资。

——等到老人上当转账,骗子还会以扩大经营、股权变更等各种理由诓骗老人追加”投资“,直至骗局败露,老人被拉黑.。

警方提醒:近期,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手法也变得更加隐蔽,家中若有老人,一定要多与老人交流沟通,及时掌握老人的动态、想法。家人的关心关爱,可以有效帮助老人增强防骗“免疫力”,提升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不给骗子留下可乘之机。

“不帮我转就算了,还一直妨碍我赚钱,太要不得了!”

来源:沙坪坝区公安分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31935.html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