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屏蔽显示什么图片,朋友圈屏蔽显示什么-j9九游会

□郭元鹏

近日,一位即将高三的女孩,向心理高级教师曹大刚来信反映说:我们班主任告诉我们,所有微信朋友圈都要向她开放,还要定期查看,谁又恢复了功能,搞得大家都不敢发朋友圈了。前几天,我悄悄地又把她了,她就打来电话很含蓄地问“这段时间在干啥”,朋友圈怎么看不到你的动态了呢?(9月5日《中国青年报》)

这位班主任的问话还是比较“含蓄”的: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不小心按错了屏蔽功能?我这几天咋没有看到你发朋友圈?对此,这位高三女生十分抵触,她说:给我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好不好?我也想在朋友圈晒晒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放松一下,跟好朋友互动一下。

应该说,和这位高三女生有同样遭遇的学生还不少。北京一零一中记者团对一个班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约82.6%的同学表示会屏蔽爸妈和老师,只有21.7%的人表示会屏蔽同学。其中,73.9%的同学表示,屏蔽的理由是“发布了属于个性情绪化的内容”,大多数同学表示,这是为了不想让父母、老师了解自己的另一面。

对于教师而言,对于父母而言,关心孩子当然是因为一种深深的爱。就像报道里,“禁止学生屏蔽班主任”的班主任,可以说,也是位兢兢业业的好教师。她之所以禁止学生屏蔽朋友圈,是想通过朋友圈获悉孩子们更多的信息,以便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了解他们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沟通心理。

可是,更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方式不恰当,这种“深深的爱”可能会变成“沉重的爱”。对于学生而言,会因为教师“爱得深沉”平添更多的“心理负担”。正如北京一位初中生,当被记者问及 “为什么要屏蔽家长和老师”时,她说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成年人的朋友圈里很少真情流露?我的朋友圈都是我想说的,都一定是我内心的话”。

正是因为“学生的朋友圈”都是真情的流露,所以他们更需要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圈。他们希望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示给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想把自己打造成“理想中的样子”,展示在教师和父母的面前。实际上,孩子的有些事情也是不适合让教师和父母知道的,他们也已经有了隐私意识,何况这也是个人的隐私权。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而且想进入学生的朋友圈,需要做的是当学生真正的朋友,那样才能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学生才能不怕老师看到自己的朋友圈。朋友圈是“私人领地”的意识不能丢。

总而言之,关心学生也不能“出圈越界”。因为孩子也有自己的“小秘密”,也需要自己的私密空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com/48513.html
网站地图